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科普 > 正文内容

最通俗易懂的哲学书:八分饱推荐《被讨厌的勇气》

八分饱2年前 (2022-09-29)221

最通俗易懂的哲学书,这个想必大家都想了解,以便于开启人生的智慧大门,至少八分饱一直在渴求。上周六在看知乎时无意间看到了《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众位网友都是鼎力推荐。晚上回家和老婆交流了下,原来她也看过这本书,还认为这是一本很优秀的心理学读本,这样就进一步激发了博主的欲望。

最通俗易懂的哲学书:八分饱推荐《被讨厌的勇气》——八分饱

八分饱从当地的图书馆成功借到了《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作者是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细细读完发现真的不一般,书里有太多颠覆传统认知的观点。

一开始看感觉“天雷滚滚”,但看完以后觉得有一些观念是有所转变。但也不需要把书本里的观念当作教条,如果完全遵循,估计十有八九会碰壁,会各种不知所措。接下来,八分饱就带领各位一起领略下书里比较新奇的观点吧。

1、愤怒都是捏造出来的,你并不是“受怒气支配而大发雷霆”,完全是“为了大发雷霆而制造怒气”。

比如你在咖啡店看书,从身边经过的服务员不小心把咖啡洒到了你刚买的新衣服上,你勃然大怒。这种情况就算不发火而是讲道理,服务员也会诚恳道歉。

但你还是大声呵斥,因为你感觉讲道理太麻烦,所以想用更加快捷的方式使并不抵抗的对方屈服,想通过大发雷霆来震慑犯错的服务员,进而使她认真听自己的话。作为相应的手段,你便捏造了愤怒这种感情。

2、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选择的。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

如果一直保持“现在的我”,那么遇到点状况也能够想办法对付过去。如果选择新的生活方式,未来难以预测,生活充满不安,也可能有更加痛苦、更加不幸的生活在等着自己。也就是说,即使人们有各种不满,但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加轻松、更能安心。

举例子:一位女学生的苦恼是一见人就脸红,想治好了脸红恐惧症,马上向喜欢的男孩表白,希望能够交往。

为什么会患上脸红恐惧症呢?为什么治不好呢?因为她需要脸红这一症状。对于青春期的女孩而言,最害怕被自己喜欢的男孩拒绝,无法承受带来的打击和否定。

只要有脸红恐惧症的存在,她就可以用“我之所以不能和他交往都是因为这个脸红恐惧症”这样的想法来进行自我逃避,如此便可以不必鼓起告白的勇气或者即使被拒绝也可以说服自己。最终也可以抱着“如果治好了脸红恐惧症我也可以……”之类的想法活在幻想之中。

其他同样的情况,比如考生会想“如果考中的话人生就会一片光明”,公司职员会想“如果能够改行的话一切都会顺利发展”……在我们生活中真的是司空见惯,但其实很多情况下即使那些愿望实现了,事态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3、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一切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你太害怕被他人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你认为与其陷入那种窘境,不如一开始不与任何人联系。要解决这个困境,我们必须从“这是谁的课题”这一观点出发,把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分离开来。

4、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

5、人都处于追求优越性这一“希望进步的状态”之中,树立某些理想或目标并努力为之奋斗。

同时,对于无法达成理想的自己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而越自负的人越自卑,表现得好像自己很优秀,继而沉浸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之中。

6、对人而言,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自己。幸福就是“贡献感”。

人只有在能够感觉到“我对别人有用”的时候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7、在“特别优秀”的梦想受挫后,便会非常极端地转为“特别差劲”。

无论是希望特别优秀还是希望特别差劲,其目的都一样——引起他人的关注、脱离“普通”状态,成为特别的存在。这被称为“廉价的优越性追求”。

举例子:有些问题儿童在上课时通过扔皮球或者大声说话等方式妨碍上课,这样就可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此刻其就成为特别的存在。

孩子陷入问题行为时,父母或周围大人就会加以训斥。被训斥这件事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压力,但即使被训斥,孩子也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无论什么形式都可以,就是想成为特别的存在。我们根本没必要特意炫耀自己的优越性,要有甘于平凡的勇气。

————华丽的分割线————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这本书只有不到200页,看起来不会累,而且很有吸引力,恨不得一次性读完。书中内容是以哲人与青年对话的形式来呈现,很新颖,也很颠覆人的固有认知,需要花很多时间去消化,难怪老婆说这本书是不错的心理学读本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八分饱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easysz.cn/86.html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