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科普 > 正文内容

教育孩子需要耐心,同时教育又容易失去耐心

八分饱2年前 (2022-06-17)218

教育孩子需要耐心,同时教育又容易失去耐心。的确是这样的,小孩子天真浪漫,家长教育时往往得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于是很多长辈会崩溃,这就是抖音上为什么那么多父母教小孩写作业暴怒。关于如何教育小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现在一些佛系的家长觉得就该放养孩子,等他醒悟了一切就好教了。

教育孩子需要耐心,同时教育又容易失去耐心——八分饱

其实不然,今天八分饱看到一位家长向专注青少年教育的连岳老师请教孩子学习的问题,对方给出的建议还是很中肯的,绝不像网上那些所谓大师劝说家长放养教育。建议家长们看看,也许在你的家庭发生了一样的状况。下面是详细问答内容:

————华丽的分割线————

连岳老师

我是糯米不能当饭吃,关注您的公众号已经有三四年了,天天都会看您的更新。您的《少年问答》《我爱问连岳》等系列我个人觉得都非常接地气,非常充满人间的烟火气,您的回答见解也非常的温暖、睿智。也从这些来信中看到了大千世界的人生百态。

为此我还买了《我爱问连岳7》经常拿来读一读,每次感受都不一样。为自己处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提供了一些非常好的参考。非常感谢连老师!

先说下我们的家庭,我们是一个很普通的工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现在孩子读初二,马上升初三了,是非常关键的时间段,所以我们对孩子的学习等各方面状态都比较关心。

孩子初一的时候成绩很好,在班上属于前几名,年级前几十名,属于学校培优对象,但是到了初二,一方面由于课程多了起来,学习压力增大,二方面也是因为孩子对电子产品越来越依赖,自律性比较差,所以学习成绩滑落很多。

为此我和孩子爸爸几乎每天跟在后面督促,想通过实际行动来逐步把孩子的成绩提上来,想着这样督促的节奏让她习惯,然后成为生活的常态。因为考虑到现在孩子的社交以及一些兴趣爱好,比如手游都要用手机,所以手机也没有没收,都是规定时间使用的,但是常常还是处于失控状态。

因为知道您做过老师,所以想问一些语文学习方面的问题,也是孩子经常排斥和疑惑的问题。就是孩子经常说语文老师的教学方式不好啦,语文老师不招人喜欢啦之类的然后就不怎么爱学语文,所以语文成绩初二整个学年都不太理想(120分的试卷,经常只考到90分不到),我和她爸爸就比较着急。

现在暑假了,老师也是用心良苦,要求孩子增加课外阅读量并针对每天的阅读量出题发在家长群里让孩子完成并发给老师。为了让孩子能看进去,我和她爸爸也是跟孩子同步在看书,她遇到什么问题我们随时在旁边可以探讨。 

现在孩子在看《儒林外史》,她说非常难懂,我们大人也看的,也觉得他们这个年龄段看的话对当时的社会背景,社会的人情世故,文章里所要映射的一些社会现象等都无法理解。所以孩子非常排斥,经常说,我们现在的人为什么要学习这些晦涩的古代人的知识啊。

我们做家长的只能说古人的文章里有做人的道理,有亘古不变的一些真理和精华。而且最重要的是你们中考和高考都要考,做为学生学很多东西就是为了考试云云,说了她不知道能不能听进去,体现在看书上还是很被动,要大人盯着催着,真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说了这么多,希望听听连老师的见解。经常给孩子看连老师的《少年问答》,孩子对连老师的很多回答和解决方案好像都比较认可和接受,所以想连老师能给解惑。 

糯米不能当饭吃

你们陪孩子同步读书,时时谈心,掌握动态,只要坚持这么做,那么,放心,这孩子长不坏。

教育是一个耐心活,但教育又最容易失去耐心。

教育为什么是耐心活?孩子18岁才成年,在实践中,父母一般要供养孩子至大学毕业,22岁左右。这说明,孩子从观念到能力,能够完全自立,就需要这么长的时间。行为规则,公序良俗,一千遍,一万遍地重复,才在孩子心中慢慢生根发芽,保他一生平安幸福。

教育为什么容易失去耐心?因为人默认的设置是马上得到反馈,这样我们才满足。道理说一遍,孩子马上得100%执行,否则就怪孩子不听话,没热情,要责怪他,放弃他。

教育从来都缓慢积累的过程,对孩子的教育是如此,对成人的教育是如此,对国民的教育也是如此。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道理,在它成为全民常识前,多数都经过漫长的教育。比如中国的郡县制度,现在人人承认它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天才设计,所以中国使用至今。

但是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推行,到汉武帝时代普遍接受,百来年,有远见的大政治家代代接力,付出血与火的代价,才得以最终实现。

现在我们常说“统一思想”,就是历史告诉我们,再天才的理念,再杰出的思想,不是一提出大家马上会接受,至少需要那么三年五年,十年八年,全民才能逐渐统一。孩子教育看起来是小事,但和国家的思想统一有什么区别呢?工作原理是一样的。

所以,你们一盯,孩子就能“被动”地读书,这已经不错了。有几个孩子“主动”上课,“主动”做作业?极少。在劝导与监督下,孩子“被动”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本来就是教育的常态。

孩子与猴子一样,你们陪着,盯着,孩子的“被动”越来越少,猴性渐少,“主动”越来越多,人性渐多,最后能够自我劝导与监督,教育就完成了。

现在有种观念,相当迎合家长的懒惰或速成幻想,认为孩子可以享有完全的自由,包括自由使用一切电子产品。理由是孩子要学会自我管理,反正迟早要接触电子产品,不如早点给他,大人不要管。

这是无视孩子与成年人区别的、有意与无意的骗局,谁信谁葬送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大脑发育尚未完成,道德观、是非观、未来感还模糊,基本常识还缺乏。

不少对成年人无害的、危害小的事情,对孩子却是致命的。成年人放得下手机(不少成年人也做不到),孩子上瘾了,抢他手机,千难万难,多半就毁了。为什么要有监护人?要有义务教育?就是要陪他度过无法自我管理的危险期。

再说为什么要读古书,读历史。中国人最大的文化财富是有人类史上唯一没有间断过的文明史,我们现在仍可与古人轻松对话。现实是历史的重演,历史越久,为现实提供的参考越多。

比如现在的国际政治斗争,可视为战国时期的古人穿着现代服装重演一次。只要你能阅读的古人,都不是古人,都是你现在的隐形朋友。越聪明的中国人,是越爱读历史的。

经过时间淘汰的经典,包括《儒林外史》,都是当下的生活指南。在历史与现实的共通与共震中,才能更有定力,守得住永恒的价值,无价值的时髦与轻浮之风吹不走我们。

一家人就这样慢慢一起读书,一起耐心走下去,不为一日的、短期的失望所停止,不怕慢,不怕孩子“被动”,只要一直坚持,小猴子终将进化成孙大圣。

————华丽的分割线————

不知道各位家长看了这篇关于教育孩子的问答咨询有何感受,反正八分饱颇有感触。孩子真的像猴子,要是家长耐心教育,孩子就会逐渐褪去动物的顽性,逐渐成长为适合在社会中生存的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八分饱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easysz.cn/69.html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